沒有在這裡號召一下破報公共資料庫的建立,朋友有興趣的一起來幫忙吧。
https://sunquan.notion.site/0f6565ab72804eb5987416b566e505ea?v=249a4d72e85b4bccb8266ca88e309a9a
ilya生日幾天前,他老婆惦記著,找我幫忙找了一些演講資料。朋友一個個逝去,我幾乎不敢回想任何與ilya的細節,他走了之後,我們研究所就少了一個好老師與好同事。
fifi說,第二次請通靈人溝通士傑時,通靈人是很草根的,她跟說他在說什麼身體啊網絡社會的什麼,她聽不懂....然後我就想她有找對靈了
我想到ilya在ins有幾場難得演講被記錄下來了。願一切在世不在世的都好。
https://vimeo.com/manage/videos/168191309
去年文化研究課程必讀書之一有中文版了。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q3NtFdjJMQ7K9CbaHR7zDw
@iqyu 你連不上嗎?
元宇宙應該不是地租遊戲。第六届网络社会年会|NOVA:虚拟世界里建造浪漫建筑:行为、空间、时间 https://www.caa-ins.org/archives/9004
2022 春季 INS課程 初鏈這件小事
https://www.caa-ins.org/archives/8661
晚了一天知道,影響我建築思維深遠的的Christopher Alexander 2022年三月18去世了。本來還準備將之前city as code 的講稿重新整理一下發布(當然是受他 The City is not a Tree 的啟發),沒想到任何一刻的疏懶都悔恨。
我研究生時期受其影響至深,A Pattern Language, The Oregon Experiment , The Linz Cafe.....感謝夏老師將他的老師介紹了給我們,感謝劉可強老師借我一本影印本 Pattern Language which Generates Multi-service Centers 讓我重新思考社區設計。Alexander 使得我的建築理論與實踐不再胡說八道,成為形式主義或假自然的走狗。從數學家到建築理論,從"道" "永恆" 到社區,建築技術的民主化當是Alexander影響至今最深的其中一點。
國外媒體與建築理論界幾乎沒有什麼紀念文,這世界....